第616章 东亚同盟(六)(2 / 3)

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 2422 字 2个月前

“不会。”

“那么法国、苏联可否肯与中国为敌?”

溥仪非常无奈,摇摇头,答道:“不会。”

“英国与美国便是要与中国为敌,他们可否能打赢?”陈宝琛追问。

溥仪在日本6军大学上学的时候,学校里教授战略学的时候,就进行过这样的战略推演。美国想进攻中国,只能靠海军。美国海军虽然有5.5的比例,但是日本海军也有3.75的比例。所以美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完全没有能力击破日本海军,占领日本。自然无力对中国发动进攻。

如果是英国想进攻中国,就必须先歼灭中国在上缅甸与阿萨姆的军事力量。这需要英国现在英属印度投放200万6军。光是征兵、运兵的钱,英国政府现在的财政只怕就撑不住了。但是英国必须这么做,因为失去了印度的英国,与被阉割的太监没什么分别。

对中国来说,最糟糕的局面不过是英美联手对中国发动进攻。但是想英美想对中国开战,就需要得到法国的支持,至少让法国中立。法国的宿敌是德国,英美想说服法国,就得接受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

1旦德国被肢解,成为1堆小国。法国很自然就会成为欧洲大6的霸主。英国几百年来的战略,都是打击试图统治欧洲大6的霸权国家。英国宁肯丢掉印度,也不能允许欧洲大6上出现1个霸权。而美国虽然与欧洲大6隔着1个大西洋,也不会乐见欧洲大6出现1个统1的势力。

如果英美赌1把,认为法国不会插手与中国的战争。只要英国的6海军主力离开欧洲,英国就要冒1个巨大的风险,丢掉印度的同时,还被法国控制了欧洲大6。

日本6军大学战略推演的结果,中国现在的战略局面十分优越,周围各国要么与中国有安全互信,要么已经走在战略合作的道路上。存在战争风险的国家,又因为对华开战的战略风险太大,所以不可能对华开战。

这样优越的战略局面并非天上掉馅饼,而是何锐以敏锐的判断,以及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在法郎地位处于低谷,法国金融疲软无力之时,果断与法国建立起了经济合作关系。通过合作,法郎重回能与英镑、美元1较短长的位置,法国基于本身根本利益的需求,只能坚定支持中法准同盟关系。

日本6军大学战略课教官极力称赞中法合作,认为这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经典案例。中国作为欧洲的域外国家,通过完全和平的手段达成了战争都未必能达成的战略构建。中法联盟构建了法国在欧洲的经济强势,促进了中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还在不动刀兵的情况下排除了域外势力对东亚的介入。这无疑是战略构建上的扛鼎之作。

溥仪知道何锐这个战略绝不是针对他,但是何锐为了中国而推动的中法准盟友战略,的确给溥仪的复国战略制造了无法逾越的困难。如果英美无法构建出击败何锐的战略,那么英美为什么要支持溥仪复国?

陈宝琛并不知道溥仪已经拥有了理解战略的能力,如果他知道的话1定会感动到拍案而起吧。但是陈宝琛历经世事的双眼也看出了溥仪的确对借助外国势力复国失去了信心。这让陈宝琛安心了不少。

满清虽然并不情愿,至少选择主动放弃皇权。如果满清遗老遗少们1旦成为了叛国者,社会中敌视清朝的暗流顷刻就会爆发出来,满清所残留的1切必然遭到彻底清算。作为满清的忠臣,陈宝琛不希望满清的结局是这样。

溥仪此时并没有注意到老师的反应。即便只是复盘战略思考,就让他感觉精疲力竭,心情也变得格外沉重。战略判断在中国被称为“庙算”,1旦失败,很可能导致太庙被毁的结果。

溥仪的嘴唇蠕动了1下,他还有1个想法,却不敢说出来。明明知道这个想法其实不靠谱,但是在绝望之中,这个想法却如同救命稻草1样变得愈发醒目,以至于溥仪怎么都没办法把这个想法从脑海中驱逐出去。随着与这个念头抗争,这个念头反倒膨胀起来,跃跃欲试的想脱口而出。为了憋住这个念头不出口,溥仪费了好大的精力。

陈宝琛见溥仪数次欲言又止,便说道:“皇上可有什么要与老臣说的?”

溥仪已经忍不住先舔了舔嘴唇,又咬了咬嘴唇。实在是忍不住,终于压低声音说道:“老师,何锐喜欢抛头露面,行踪也容易知道。若是由1支忠心耿耿的人马突然发难……”

只是说到这里,陈宝琛已经腾的站起身。84岁的老头子已经怒目圆睁,他大声问道:“这是哪个狗贼给皇上出的主意?!”

溥仪被老师的气势给压制住了,竟然不敢回答说是自己所想。但除了这个办法之外,溥仪已经想不到任何能够扭转当下战略局面的任何可能。满清到现在覆灭了21年,北洋政府在这21年中算是3易其主。袁世凯、段祺瑞+徐世昌、何锐。何锐真正执掌天下可以从1924年开始,到现在不过8年。杀掉何锐无疑是唯1能够改变中国局势的可行方案。如果何锐死了,天下定然会重回纷争动荡之中。何锐手下1众从龙之臣现在都